有记 MSNC.CN有记 MSNC.CN
2018-04-12收录 169关注

在广袤的沙漠中,风起云涌,寒雪狂舞,但在这风沙中有一片宁静的湖泊——敦煌的月牙泉。坐落于鸣沙山东麓的这片小湖,形如新月,被沙漠环绕,犹如一颗璀璨明珠。

然而,这个曾经美丽的月牙泉现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生命力正逐渐消逝。为了保护这一自然奇迹,敦煌地方政府采取了多项有力措施,并投入巨资进行修复和保护。

月牙泉,一个历史悠久的名胜,自古以来就是敦煌的重要旅游景点,也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但由于地表水资源短缺,它面临着水位下降甚至干涸的风险。为了拯救这一独特的自然遗产,敦煌地方政府在2011年启动了耗资47亿元的综合规划项目。

这项规划的核心是月牙泉恢复补水工程,通过在月牙泉上游修建低坝回灌工程、限制地下水开采、提升地下水位等措施,致力于恢复月牙泉的自然水文生态环境,确保其源源不断的泉水供应。

工程团队计划在月牙泉上游的党河河道建造一个98公顷的渗水场,蓄水量达到98万立方米,并设置12个渗水池来补给月牙泉。这种生态补水方式每年可向月牙泉输送4000万立方米的水,模拟当前自然补水状态,提高月牙泉的水位和自我修复能力。

随着工程的稳步推进,月牙泉的水位逐步攀升,平均水深也呈现增长趋势,其标志性的月牙形状逐渐恢复往日的丰盈与美丽。未来,政府还计划实施“引哈济党”工程,通过建设引水渠来增加月牙泉的水资源补给,确保充足供水,以维护其可持续发展。

尽管这项工程技术难度大、投入巨大,但作为世界瞩目的自然奇迹,月牙泉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它不仅是一处沙漠中的绿洲,也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点,保护它意味着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然而,月牙泉的历史和魅力远不止于此。它不仅为当地的动植物提供了珍贵的栖息地,还吸引着无数的游客来此探访,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上世纪50年代,月牙泉的湖水十分丰盈,最深处达到了9米,全长218米,宽度也有54米。泉水中生活着鲤鱼、鲫鱼、鲢鱼等多种鱼类,这些在沙漠中罕见的水生动物,构成了别样的生态景观。

月牙泉的清澈泉水源于其独特的地质结构,地下深处的水经过沙石层的过滤,变得纯净无比。这里的鱼类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因为水质优良,生长得格外肥美。尤其是鲤鱼和鲫鱼,在泉水中悠然自得地游弋,偶尔跃出水面,激起一阵水花,给这片寂静的沙漠带来生机与活力。

月牙泉畔的植被也是一大亮点,由于泉水的滋润,周围的土地变得肥沃,使得胡杨、红柳等耐旱植物得以繁茂生长。每当夏季来临,胡杨树上的果实成熟,便会引来各种鸟类前来觅食,使得月牙泉边的生态更加丰富多彩。

然而,随着敦煌城市的迅速发展,人口激增和大规模土地开垦导致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为了满足农业灌溉和居民生活用水的需求,当地不得不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月牙泉的水源断绝。1975年党河水库的修建更是彻底切断了月牙泉的地表水补给来源,泉水位开始持续下降。

直到1985年,这个曾经"千年不干"的古泉已经面目全非,平均水深仅剩0.7米,碧绿的月牙形状也分裂成两处小泉隔着一片裸露的沙地。为了拯救月牙泉,当地政府开始了一波又一波的治理尝试,但效果有限,资金成本高昂,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最终,在耗资47亿元之巨的情况下,通过多年持续的努力,月牙泉的平均水深终于恢复至1.6米左右的状态。这个代价高昂的结果令不少民众感到无法接受,认为这些资金若用于改善民生或发展实体经济,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将会更有裨益。

然而,月牙泉的价值远不止于此。作为一处沙漠绿洲,它为当地的动植物提供了珍贵的栖息地,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此外,月牙泉也是敦煌旅游业的重要支柱,带动了当地的酒店、餐饮、手工艺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文化产品的推广和销售。围绕着月牙泉的商业大街兴旺发达,形成了一个重要的景区商贸区。

除了月牙泉,中国的沙漠中还有许多其他的自然奇景,如巴丹吉林沙漠的高耸奇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流动沙丘、腾格里沙漠的湖泊群等,都展现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然而,这些美丽的沙漠景观也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因此,当我们欣赏这些美丽的沙漠景观时,更应该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珍惜这些宝贵的自然遗产,让它们得以长久地存在,让未来的后代也能欣赏到这些美丽的沙漠风景。


THE END
MSN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