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苏东坡,谁能忍住不DNA一动:北宋大文豪!
但说到他的几个孩子,大家可能就不那么熟悉了:诶,谁呀?
但其实,除了早夭的遁儿无从论之,苏东坡的几个孩子都特别优秀——
长子苏迈为官有道,从政期间业务能力过硬且心怀百姓,深受百姓爱戴。
次子苏迨热爱攻读学问,文才卓著,放到现代少说是个985院校文学博士。
三子苏过就更了不起了,文章翰墨诗棋书画样样精通,江湖人称“小坡”。
一个孩子优秀也就算了,三个孩子都这么优秀算怎么回事儿?我想除了天赋和个人努力,还有一个很大的因素加成——
他们的老爸是苏东坡。
当苏东坡放下国民idol的万丈光芒,抛开潇洒豪迈的诗人气概,只是作为“孩子他爸”出现,又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虽说苏东坡的孩子们都很优秀,但他从来不提溜着孩子的耳朵和他说:“儿啊,你可要做个优秀的人啊。”
相反,他对孩子的要求实在是太“平凡”了。
四十八岁那年,东坡迎来了他和朝云的孩子,遁儿。
这个小宝宝降生于苏东坡谪居黄州的第四年,他就像贫瘠土地里开出的一朵向日葵,点亮了苏东坡艰苦困顿的生活。
他抱着孩子左看右看,甚是怜爱。
幼子真吾儿,眉角生已似…… 吾老常鲜欢,赖此一笑喜。 ——《哭子诗》
哎呀,不愧是我老苏的孩子,你看这眉梢,多像我啊!我有好长一段时间没有真正开心过了,倒是这个小家伙总能让我满心欢喜呢!
按照最常见的民间副本,这个时候苏东坡应该会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期盼他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何况是像东坡这样名满天下的国民idol,高低不得让孩子继承光环,持续闪耀?
但老苏可不接这大众剧本。对于这个孩子,他没有施加任何“望子成龙”的压力。
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天,东坡一家为他举行了民间的“三朝礼”,请产婆到家里依照俗礼给孩子洗澡,为孩子祈福。
老苏百感交集,又是欣喜又是感伤,当即为小宝宝写了一首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洗儿》
咱们当爸当妈的,哪个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赢在起跑线上呢?可是我这转念一想,我苏东坡一生可不就是被聪明给耽误了吗?(非凡尔赛,勿diss)
莫须有的罪名,苦不堪言的牢狱之灾,大半辈子的颠沛流离……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过于聪明,锋芒过盛。
这样的苦难,我不愿意让我的孩子再去经受一番了。
所以亲爱的孩子,你不必聪明,不必去做一个成功人士,做个笨小孩也没关系,糊涂一点也没关系。
我只希望你健健康康地长大,一生无灾无难,开心顺遂。
苏东坡就是这样,他爱孩子,却又不愿这份爱成为孩子的压力和负担。
比起考上清华北大成为社会精英,他更希望孩子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你看看人家小明,考了100分呢!”
“你看隔壁那小张,竞赛又拿了个一等奖!”
没错,这就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别人家的孩子”定律,这些话的后面往往还要跟一句:“你再看看你,blabla……”
但“别人家的孩子”定律在苏东坡家里从来不存在。相反,他觉得自己的孩子一点儿也不比别人差。
他总能看到孩子们的闪光点,而且丝毫不吝啬夸奖,逮着就是一顿夸。
诗写得好,夸!
儿子迈,幼时尝作《林檎》诗……于等辈中,亦号有思致者。 ——苏轼《书迈诗》
我家迈儿小时候写了一首叫《林檎》的诗,颇有一番巧思,在那个年纪的小朋友里可真是脱颖而出哩!
热爱学习,夸!
诸子惟迨,好学而刚…… 迨好学,知为楚辞,有世外奇志。 ——苏轼《苏轼文集》
我家迨儿向来热爱学习,不仅肯在学习上苦功夫,还独有自己的志向,多自觉的好孩子呀!
画画漂亮,夸!
老可能为竹写真,小坡今与石传神。 ——苏轼《题子过所画枯木竹石三首》
我家过儿可太会画画啦!都说文与可画竹子栩栩如生,你看我们家小坡,不也把石头画得惟妙惟肖的?
文与可是谁?那可是宋朝鼎鼎有名的大画家,画竹子出神入化,甚至开创了一个叫“湖州竹派”的新画派。苏东坡把儿子和文与可相提并论,是极高的赞誉了。
做饭做得好,夸!
“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酡则不可知,人间绝无此味也。”
当官当得好,夸!
“长子迈作吏,颇有父风。”
下棋下得好,夸!
“小儿近道,剥啄信指。”
这些还只是苏东坡对孩子们花式夸夸的冰山一角,他对孩子们那是时时夸,事事夸,少走一千年弯路,将鼓励式教育贯彻到底。
而且他对此很是骄傲:“誉儿虽是两翁癖,积德已自三世种。”
爱夸孩子咋啦?这可是我们老苏家的优良传统!
众所周知,辅导孩子做功课最头疼的一点就是:“这么简单,你怎么就是学不会呢?”
不过这可难不倒苏东坡,他对孩子们有的是耐心,很愿意花时间陪孩子们学习。
抽象的理论不好懂?好哩,老爸给你举几个简单的小例子!
为了更好地教会小儿子苏过写诗,苏东坡专门为他定制了独家宝典:《评诗人写物》
在这篇文章里,他以《诗经》中《氓》、林逋《梅花》、皮日休《白莲》三首诗为正例,石曼卿的《红梅》为反例,向苏过讲解写诗的过程中如何写物,生动直观地展示什么叫做“写物之功”。
好的榜样坏的榜样老爸都给你列好啦,咱们一起来好好琢磨一下这几个小例子,准能学会!
为人处世的道理太啰嗦?没关系,老爸自有把它们传达给你的魔法!
魔法1:无声隐喻
长子苏迈进士及第,准备赴任德兴尉之时,苏东坡没有对他说:“儿子,好好干,你就是咱们苏家的骄傲!”
而是静悄悄地,送给儿子一方砚台。砚台上有东坡亲手刻下的《迈砚铭》。
这篇铭文里一字一句、一笔一划都是这位父亲真诚的劝诫与期许:
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 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苏轼《迈砚铭》
迈儿啊,以后老爸不在你身边啦,你一个人也要保持求知若渴、积极上进的态度啊。
既为一方官员,理财的时候要常想着给予他人,判案之时要常怀仁义之心啊。
短短四句,却真挚朴实,格外令人动容。
为什么是砚台呢,因为砚台是当时官员必不可少的办公好物,也是文人学习的必备工具。
他希望这块砚台陪伴着儿子,时时提醒儿子:
不要忘记责任与坚守。
魔法2:言传身教
谪居儋州期间,苏东坡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寄给不在身边的两个孩子,其中有两句诗是这么说的:
纷纷何时定,所至皆可老。 莫为柳仪曹,诗书教氓獠。
迈儿,迨儿,你们听爸爸说:
我们人呀,不管身处何处都能够安身立命。但即便是处在偏远蛮荒之地,也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啊。
我们可以帮助当地的百姓们学习诗书,让更多人感受知识的力量,对不对?
说得倒是容易嘛!但苏东坡可不是那种,告诉孩子不要玩手机,自己却当着孩子的面玩得起劲的家长。
他是这样对孩子们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在儋州的三年里,苏东坡开坛授业,讲学解惑,为这个教育资源匮乏的蛮荒之地开启诗书文教之风。
这大概是言传身教最好的范本了。
52岁那年,苏过出任定州通判,不料在赴任途中遇上一伙强盗,胁迫他入伙。
他轻蔑地笑了笑,说:“若曹知有苏内翰乎?吾即其子也。肯随尔辈求活草间耶!”
你们知道苏学士吗?我身为他的孩子,又岂会像你们一样苟活于人世,靠抢劫他人为生!
后来,被关进贼窝的苏过不堪其辱,独自醉饮通宵,酒精中毒而死。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那个正直伟岸的父亲,那个温暖可亲的父亲,依然是他最为骄傲的榜样。
在我们的印象中,苏东坡有竹杖芒鞋的豁达,也有乌台诗案的郁郁不安。
可当他以一位父亲的身份出现,我们却看见了他温和柔软的一面。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而苏东坡对孩子们的爱,或许更像树:丰盈,却不沉重。
于是,这棵大树温柔地伸展枝干,以源源不断的养分滋养每一个花苞。
待到生命的春天,花满枝头。
*参考资料:
[1]《宋史》脱脱
[2]《苏轼文集》孔凡礼校注
[3]《苏东坡的下午茶》陈鹏举
[4]《挥麈录》王明清
[5]《苏轼教子诗文的淑世精神与艺文关怀》王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