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在漆黑一片的环境中,当我们闭合双眼时,我们仍可能观察到一些奇异的波动图案,这似乎是视觉感知未完全消退的表现。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不少人可能会好奇,这些特殊的波动究竟为何物,而失明人士是否也能体验到这一现象呢?
对于拥有正常视力的人来说,闭眼后所见的各种“影像”被归类为“光幻视(Phosphene)”,这一现象十分普遍,并不仅限于见到波纹。
比如你长时间蹲坐后突然站起时的眼前金星,或是用力揉眼后的闪光,以及注视某物后闭眼所出现的“视后像”,都属于光幻视现象。
关于光幻视的形成机理,目前学界主要有两种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是因眼部受到压力,激活了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另一种则归因于视觉系统内各部位的细胞自发或诱发地产生了生物光子,这些光子刺激我们的视觉感知。
人眼类似于相机,持续收集光线并将其投射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随后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接着,这些电信号经过视网膜通过视神经传递至大脑,最终由大脑解码形成我们所理解的图像。
第一种理论认为,尽管没有光线存在,但我们的感光细胞或神经细胞可能被错误激活,导致了光幻视的出现;
而第二种理论指出,即便闭上双眼,光线仍然存在。这些光线源自我们细胞在新陈代谢或化学反应中释放的光子,其中一部分属于可见光范围,能够激活感光细胞,并如正常视觉一样进行信号转换和传输。
通常情况下我们看到的是波纹形态,偶尔出现闪光,可能是因为正常情况下细胞释放的光子较少,而外部刺激——例如揉眼——会导致细胞快速释放更多光子,从而引发明显的闪光效果。
图注:视后像,长时间注视汽车模型后,闭上眼睛依旧能辨识出模糊的汽车轮廓。
此外,持久盯视物体后产生的视后像被认为是“过度曝光”的结果,使得感光细胞在视觉停止后继续释放光子,形成了物体的重影。
那么,失明人士是否也会经历这种光幻视呢?
实际上,许多人对失明有误解,误认为他们完全看不见任何东西。然而,完全失去“光感”的失明者是少数。
多数失明人士仍能感知到光线,并且有些人对光非常敏感。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失明者需要佩戴黑布蒙面或墨镜的原因之一。
对于这部分人群而言,他们的某些感光细胞仍然功能正常,视神经细胞也无恙。无论光幻视的具体原因为何,他们都有可能体验到这种现象。
但是,对于那些真正全无光感的失明者而言,情况又会如何呢?
多数人可能会默认认为完全失明的人应该只能看到完全的黑暗。但实际上,通过互联网分享的案例,许多人可能已经了解到,这些失明者感受到的是一片虚无,而非纯粹的黑暗。
个别人甚至描述了这种“虚无”的具体感受,它就如同你用一只眼睛看世界的同时另一只眼睛紧闭的体验。
在查阅众多完全失明者的自述后,虽然有人使用“虚无”来描述自己失明后的视觉体验,但每个人的描述都不尽相同。实际上,几乎每位失明者的“视觉”体验都是独一无二的。
某知名媒体记者Damon Rose(戴蒙·罗斯)在儿童时期因为一次医疗事故完全失去了视力。他声称自己看到了“光”。
“大量、明亮、多彩、不断变化的、时常令人分心的光”,这是他的原话。
上图可能展示了Damon Rose所经历的场景。图片来源:THINKSTOCK
他还提到了这样的场景:一个深棕色的背景前有青绿色的发光部分,伴随着变化……视野的其他部分则充斥着扁平的几何形状、曲线和云朵。
他表示,无论你用什么方法,这些图像和“光”始终不会消失,而且持续变化着。刚失明时,他甚至还误以为这是真实光照的象征,以为自己的视力即将恢复。
Damon Rose的情况或许并非光幻视,他的体验被他自我描述为“视觉耳鸣”。
也许这些现象只是想象的产物,因为他的感光细胞和神经细胞可能已经完全失去功能。
但Damon Rose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完全失明者,他是后天失明的例子之一,且确实存在一些后天失明的人会出现光幻视。
关于光幻视的主流科学解释都暗示着我们的视觉神经系统是可以活跃起来的,不论是被误激活还是正确激活,总之它能够被激活。
一些完全失明的人可能只是由于感光细胞失效,但神经细胞依然活跃,如果某种情况下这些神经细胞被激活的话,就可能会产生光幻视。
正因为此,科学家正积极尝试让那些有能力产生光幻视的失明者恢复部分视力。科学家们利用特殊设备捕获图像并转换成电信号传递给神经细胞。
简而言之,这些设备取代了眼睛原有的感光细胞的功能。目前的技术水平已能让完全失明的人借助这类设备辨认物体的轮廓。
另外,有些先天失明者的状况与后天失明的人不同,他们当中一些人可能也能看到光幻视,因为只要神经细胞能正常工作就会发生光幻视。
然而,先天失明的人无法描述这种感觉,因为他们无法理解视觉,也很难领会我们对视觉的描述。
对他们而言,眼前的既不是虚无也不是黑暗,而是完全没有特别的感触。他们通过其他感官来探索世界。